![](http://a.nync.com/.jpg!40)
为官不为 “权力浪费”亦是腐败
2017-04-24人民网-舆情频道小字
一、不容忽视的“权力浪费式”腐败
近日,有媒体报道,广东省纪委在暗访中发现,深圳市南山区南头派出所在一次扫毒时误将一名无关者录入了吸毒人员信息库,却以删除记录需要走程序为由,历时4年不予更正,导致此人背着吸毒“黑锅”,工作难找、有房难租。
这是为官不为的典型案例。在其位不谋其政,“一杯茶、一支烟、一张报纸看半天”,是近年来少数官员在岗状态的真实写照。有评论称,为官避事平生耻,一个不干事的干部,一个“不求过得硬、只求过得去”的干部,即便经济上不贪不腐,也是在贪污,贪污的是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广东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黄先耀指出,为官不为虽然有别于“权力寻租式”的贪污腐败,但这种“权力浪费式”的消极腐败也不容忽视,是对党和人民的极大不负责……“从本质上看就是失职渎职,贻误改革发展机遇,侵蚀群众利益”。
二、“庸官、躲官、看官、懒官、木官”:“好日子”一去不复返
“啥都不干,难找缺陷;不做事情,不担风险;组织考核,没有缺点。”十八大以来,在中央强势反腐的背景下,有的干部感慨“为官不易”“官不聊生”,于是谨小慎微,宁可不作为,也不犯错误;宁可不干事,也要不出事。黄先耀在3月广东省“问责为官不为和落实容错机制”工作座谈会上,勾画出了为官不为者的5副“脸谱”(见下表),驳斥了“治党从严导致为官不为、强力反腐影响经济发展”的错误论调,为广大党员干部敲响了警钟。
事实上,不干事就是“出事”。据媒体报道,3月,湖北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严肃查办了一批“不担当、不作为”的典型问题,5起因履责不力或失职失责被公开通报、记过免职,15名干部因审查不严或不积极作为受到处分;2016年,广东全省查处为官不为1707人,给予党纪政纪处分1004人;2014年9月至2016年5月,山西调“下”领导干部2016人,其中包括不适合担任现职139人,晋中市更是明确规定县(市)长三年完不成目标责任就“下课”。有网民感叹,靠不作为还能安安稳稳熬到退休的日子可能一去不复返了。
5副“脸谱”名称 具体表现
不思进取当“庸官” 有的党员干部不是与时俱进、积极进取,而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混日子,熬年头,仍寄希望于论资排辈、组织照顾;有的认为“出头的椽子先烂”,把中庸之道视为金科玉律,不求过得硬,只求过得去。
推诿扯皮当“躲官” 有的党员干部缺乏大局意识和全局观念,地区利益、部门利益至上,想问题、做决策、办事情都是“各家自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有的怕担责任、怕冒风险、怕踩红线、怕犯规则,遇事“躲”字当头,“退”字当先,搞所谓的“只要不出事,宁愿不做事”。
作风漂浮当“看官” 有的党员干部只唯上、不顾下,调查研究喜欢“坐在车上转、隔着玻璃看”,脱离群众,高高在上;有的说起来头头是道,做起来缩手缩脚,习惯以会议贯彻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甚至光说不练,只看不做。
办事拖沓当“懒官” 有的党员干部过去“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现在是好处不要,事也不办,玩起了“门好进、脸好看、话好听、事难办”,在岗不在状态,在位不谋其事;有的上班时间玩游戏、看电影,甚至关起门来打牌赌博,开着公车打球享乐,染了一身“慵懒病”“逍遥病”。
装聋作哑当“木官” 有的党员干部因为“福利”后门被封、利益链条被切,干事无“油水”可捞,便消极不作为,该尽的责不尽,该管的事也不管;有的宁肯得罪老百姓,也不愿得罪违法乱纪分子,对眼皮底下的不法行为视而不见,任由其滋生蔓延;有的则是欺上瞒下,开会喊调子、检查过场子、执法做样子,查到了就拿出一堆会议记录、检查报告、执法通知来搪塞责任。
(来源:《人民日报》,《勿当五种“不为”官》,3月24日)
三、整治为官不为需下一番“绣花功夫”
显而易见的是,一些官员的“不作为”表现虽然花样繁多,但综合来看原因无非有三个:一是没有实惠得不到好处而“不想为”;二是能力不足“本领恐慌”而“不能为”;三是没有担当怕犯错误而“不敢为”。
要对症下药彻底治理,需要从干部考核评价、监督管理等方面“下一番绣花功夫,一针一线也马虎不得”,确保落实执行过程不走样、不打折。
对为官不为零容忍,固本清源。中国青年网认为,要克服“老好人”的思想,对为官不为零容忍,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曝光一起,增强监督震慑力,让想干事的有机会、能干事的有平台、干成事的有地位。
强化问责追究,建立“干部召回问责制度”。《光明日报》评论称,要从制度上挤压各种为官不为的生存空间,由各地党委根据不同市情、县情制定各自的“不胜任现职干部召回管理办法”,建议根据不同层级和岗位职责的特点,从制度设计入手,分级分类提出干部履职负面行为清单,制定科学的召回问责标准、培训方式及内容,合理解决培训之后的岗位安置等系列问题。让“有权不可任性、为官当有为”成为新常态。
既划定纪律规矩“红线”,又划出干事创业“安全区”。人民日报海外网指出,广东省列出了20条免责和减责条款,既划定纪律规矩“红线”,又划出干事创业“安全区”;科学实施容错容误机制,守住不准为私的底线,最大限度地保护和激发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四、舆情点评
随着反腐剧《人民的名义》的热播,剧中京州市光明区信访局刻意设计的矮窗口让人印象深刻,想办事得歪头、半蹲、弯腰,蹲着难受,所以长话短说,“提高办事效率”。更让人吃惊的是,区长孙连城“不贪污、不受贿、不想再提拔升官”,在如此重要的岗位上“为官不为”“尸位素餐”,置达康书记限期整改的命令于不顾,将“拖”字发挥到了极致。
无独有偶,艺术源于生活,现实版的半蹲式办事窗口接连被曝光:河南郑州社会保险办事大厅、湖南株洲铁路派出所制证点、江西吉安房管局房产交易中心……我们不禁要问,这是偶然情况还是普遍现象?这背后还有多少“孙连城”式不作为的庸官?为官一任不能造福一方的人,为何还能在重要岗位上“睡大觉”?
俗语说,“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剧中的孙区长最终还是没能在位子上继续混天熬日子,回家“卖红薯”去了。让为官不为者让位,才能给想作为也能有作为的干部创造机会和干事创业氛围。
纪晓岚曾在《阅微草堂笔记》中写道,如果不贪钱就是好官,那公堂中设一木偶,连水都不喝,岂不是更清廉?可要这“公堂木偶”有何用?假如因为某一官员的不作为错失发展机遇,造成的损失可能少则几百万元,多则数亿元。从某种程度上说,这同样让国家和人民损失巨大。
因此,要根治干部不作为这一顽疾,让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出局,让安于现状的“两不先生”(不干事不出错)心惊,让浑水摸鱼的“好好先生”让位,让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撞钟先生”胆颤,始终给为官不为者架起“高压线”,戴上“紧箍咒”。
早在201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告诫我们的领导干部,“做人一世,为官一任,要有肝胆,要有担当精神,应该对为官不为感到羞耻,应该予以严肃批评。”只有不忘初心,做到忠诚、干净、担当,才可能成为“必为、愿为、能为、有为”的好官。